一提到漠北草原,作为金庸迷的我,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的便是一幅“天似穹庐,弯弓射雕”的画面。在我心里,草原演绎了无数历史传奇,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她带着天然的宽厚与包容,和长生天一起,温柔地注视并养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今年七月,我参加了一场在内蒙古正镶白旗举行的中华民族大赛马·2017传统耐力赛,被草原上骐骥驰骋的恣意与豪情深深打动!赛道全长 25.8 公里,在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查干乌拉嘎查孛尔贴刺那景区内。赛道两旁的景观别有风味,有辽阔的草原,有静谧的湖泊,湖面上偶尔扫过水鸟尾翼的剪影,还有错落有致的蒙古包,一切都在晨曦中安详地等待着。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赛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穿梭着表情兴奋的观赛者,他们胸前挂着相机或拿着手机随时准备拍照。其中有不少人身穿蒙古族传统服装,为观赛现场增添了不少亮点。骑手们则表现得更加淡定,有的牵着马在起点处徘徊,有的则轻抚马背,时不时和马进行赛前交流。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在起点处整装待发的 100 对人马组合,瞬时扬鬃嘶鸣、你追我赶。只见得众马蹄扬起一路黄尘,迷离的起点向远望满是奔腾的背影,观众席上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助威声。 待到起点处逐渐恢复平静,选手们早就不见身影,观众可以通过现场实时直播大屏幕看到赛道沿途安放的摄像机传输回来的画面。现场解说员在直播间里和通过网络直播为观众进行解说。 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骑手们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一个、两个、四个,越来越近,观众席上的欢呼声也越来越高。谁将成为第一名?第二名有没有可能在最后阶段冲刺超过第一名?所有的悬念即将揭晓。观众们纷纷站起身,快跑来到终点旁的观赛点,熙熙攘攘谁也不愿退到后面,都想在第一时间迎接冠军的归来…… 我也在人群中,快乐、兴奋、痛快,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感动。谁说中国无赛马?中国赛马在民间! 我国是养马大国,具有许多优良品种,启动国产马资源、传承马文化,是所有民族赛马爱好者共同的心愿,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赛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马业拥有太多民间传统的内容,如叼羊、斗马、姑娘追、马上角力等,不一而足。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马背运动,才是中国赛马发展的不竭动力呵! 站在这片内蒙草原上,抬眼,是蒙古人信仰的“长生天”,低头,是万物之母的大地,蒙古马在这天宽地阔中尽情驰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族的发展与马业的兴衰分不开。犹记得在 13 世纪成吉思汗称雄时期,百万铁骑成为世界新的征服者。马蹄声声,踏过苍穹万里,勾勒出横跨欧亚的新的世界版图。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后记中写道:“旷古未有的蒙古大帝国,到成吉思汗的孙子手里才建成。但基础是成吉思汗奠定的。无敌于天下的蒙古军队的一切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也是成吉思汗一手建立的。他是人类历史中位居第一的军事大天才。”成吉思汗的英勇善战,带着马背上崛起的民族,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沉淀和记忆了这段历史的,就是可循迹的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沉浮浮之后,它孤独地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荣光。 作为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元上都见证了 13 世纪至 14世纪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东方文明与西域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融。尽管现在,元上都遗址所见之处满是杂草野花、残砖碎瓦,但仔细听,仿佛还能听到那铮铮马蹄与历史碰撞后留下的回响。 如今,草原疾风的呼啸声犹在耳旁,马蹄声带来的是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平、希望与梦想的中华民族大赛马。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白音锡勒、白旗、科右中旗……这些地名熠熠闪耀在中华民族大赛马的记忆地图上。每一站的故事都独一无二、精彩纷呈,有牧民们的热情支持与参与,有各民族骑手的奋力拼搏和冲刺,有热心观众的加油鼓励和肯定,有摄影爱好者的每站随行与记录。人与马、人与人、马与马、马与景、人与景,都融为一体。 如今,征战的历史已成过去,马背上的爱却历久弥坚。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草原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摔跤,依然可以在晚会上听到悠扬的马头琴,品尝到醇香的马奶酒,保存着骑马射箭、搏击摔跤等特有的草原文化习俗。马成为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大家没有隔阂地爱着共同所爱,或许这爱,就是一生。 中国马业的发展,既要有产业的基础,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既要与国际接轨,也不能忘记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马文化的发展史就是民族的成长史,一以贯之的是我们不忘历史、继往开来的精神。留得住民族记忆并在此基础上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生生不息,一个民族才有长远发展的可能。 一骑千里,万骑浩荡! 中国赛马,蓄势待发! 文/沈小晓 图/金盾马术 |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