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人物 查看内容

“狼图腾” 沃帕·夏克加

2022-7-14 14:55|来自: 《马术》2015年4月刊

摘要: 从“狼图腾”走到全运会冠军,从蒙古包里走到世界,又想走回自然,走回内心的蒙古汉子。以前不认识沃帕,却在一天内有 3 个人向我介绍他。一个只读过一年书,却能说一口澳洲牧民英语的人;一个连汉语都是外语,却用 ...


从“狼图腾”走到全运会冠军,从蒙古包里走到世界,又想走回自然,走回内心的蒙古汉子。

以前不认识沃帕,却在一天内有 3 个人向我介绍他。一个只读过一年书,却能说一口澳洲牧民英语的人;一个连汉语都是外语,却用英语和我打招呼的人;一个从牧区蒙古包里走出来,却坚决不看“狼图腾”的人;一个从饲养员做起,钉过掌,打过架,卖过羊肉串,睡过桥洞,却拿过两届全运冠军的人;太多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沃帕夏克加。

沃帕·夏克加在蒙语里是“父母的手帕”。他在家中排行老九,是全县第一个走出牧区来到北京的,却是家中唯一一个没读书的。

听着沃帕给我讲他的故事,脑子里浮现的都是狼图腾电影里的景象——从记事起就已经骑到了马背上,每天放牧都与狼和狐狸做伴,住蒙古包点煤油灯。可当我问起他怎么看待《狼图腾》电影时,他的表情一下复杂起来,似乎有太多想说的和太多不想说的,我便不再追问,这里面的缘由就留给他自己回味吧。要知道拍狼图腾电影的那些狼就养在离他工作的马场 150 米的地方,估计他嗅都能嗅到狼的气味。

他传奇的“半生”从一个地道的牧民走到全国冠军,其中的努力和付出不用我讲,大家也可以想象。他对这些几乎只字不提,却给我谈起了影响他这“半生”的 3 个“贵人”。

第一个“贵人”,任坤,将他带到了北京,也是他念念不忘一直找寻的人。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 1994 年 6 月 10 日,任坤用运马的火车将他“运”到了北京。沃帕好像有些特殊功能,除了对马匹过目不忘,对日期的记忆也是惊人的。沃帕本来没被选来北京,却再次偶遇来牧区选马选人的任坤,任坤对只有十五六岁的沃帕说,你要今天能教会我骑马,我就带你去北京。

这可难不倒从小长在马背上的沃帕,来到北京,世界仿佛打开了新的一页。除了课时费,还有丰厚的小费,那一年他每月能挣到 2500 元,94 年的 2500 元是外企总监级的收入。他将钱都寄回家,支持还在读书的哥哥姐姐。要知道他是全县第一个走出蒙古包的人,走之前,家里人将哥哥的衣服改小,拿来学校的彩旗改成衬衫,把他“精心”打扮了一下送上了南下的火车。沃帕的进京不仅是家人的荣耀,也是他的责任和梦想,他立下志向,一定要在外面混出个样子。

他遇到了第二个贵人,当时上海马术队的领导,也叫场长。在北京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吃的还是牧区的老本,钱虽然不少挣,但“这就是自己要的吗,一起来的人很多回去了,我留下来的意义又是什么?”沃帕问自己。那时中国根本谈不上马术,大多还是牵着遛几圈,能放开疯跑一下已经可以拿到足够多的小费。这时,CCTV5 的一段片花让沃帕的心又躁动了,虽然只有十几秒,舞步的优雅,障碍的流畅,速度的激情,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渴望,未来的路一下子清晰了。

不久,上海队招饲养员的消息传到沃帕耳朵里,带着“不给工资都干”的信念,他在邓小平逝世的那天坐到了南下的火车上。很快,这个异常勤奋、踏实肯干的饲养员,被当时的场长看到了眼里,认定这是个可造之材,要好好培养,沃帕因此出现在赛场上。

那时能给大骑手牵马都是幸福,当然更轮不到好马骑,况且沃帕是以饲养员的身份进入专业队,根不正,苗不红,转正之路注定充满艰辛和曲折。当时骑在马上的大骑手估计绝想不到一个牵马的小马工今天坐到了全运会的冠军宝座上。这一切除了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没有捷径可走。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通向冠军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沃帕因为一次冲动的打架被开除了。好比晴天一个霹雳,刚刚展开的人生蓝图就这样夭折。离开上海队后他卖过羊肉串,睡过桥洞,吃过不少苦,生活的艰辛尚能忍受,最让沃帕痛苦的是找不到路,看不到希望。曾经的马术梦,似乎越来越远,远到沃帕自己都不肯定这个梦还能不能回来。想必他去年在上海的比赛场上一定感触良多,场边的桥洞就是落魄时睡过的,物是人非,心境已是大不相同。这一切他都没跟人提起过,向前看才是他的人生方向。

沃帕还是离不开马,还是忘不了他的马术梦,后来在一个小马场挂了一个总教练的名头,一次上海队去北京参加比赛,在赛场上,他注视着赛场上驰骋跳跃的昔日队友,心中苦涩难言。他不知道的是,有一个人,也在注视着他——这第三个“贵人”的出现,不仅带他走出了困境,更将他带到了国际舞台,他就是上海队的澳籍教练 Ken。Ken 对沃帕的勤奋和天赋印象深刻,了解情况后更是一锤定音:“年轻时谁没犯过错?要给年轻人机会!”就这样,在Ken 的力荐和担保下,时隔两年后,沃帕再一次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上海队。

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但沃帕知道自己落下了太多,只有用加倍的努力追赶队友,不管分到什么马,别人休息他就加紧训练,从喂养到训练到打理全部亲力亲为。超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很快他被外籍教练Ken 指定去澳洲学习。原本一句英文不会的他,凭着那股吃苦耐劳和不服输的倔强劲儿,从零到有,讲出了一口流利的澳洲牧场英语,在澳洲的积累和提升,又让他获得了赴德国培训的机会,潜忍磨砺数载,厚积薄发,他的马术梦,终于开始起飞。后来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这个从蒙古包走出的汉子,实现了当初立下的志向:混出个人样;实现并超越了自己的马术梦,两次站上了全运会的冠军奖台。

曾经北京对于来自蒙古包的他已经是大千世界,如今走过欧洲各地两次获得全运会冠军的他似乎实现并超越了自己当时的梦想,CCTV5那段十几秒的片花点燃的马术梦,像是指路明灯,一路引领着他走过十几年的马背生涯,直达职业生涯的巅峰。

镁光灯下,冠军台上,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沃帕,回到生活中,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仍然坚持自己打理马匹,而不是交给马工,丝毫没有“冠军”的架子,虽然这在国外的大骑手里似乎并不少见。马术冠军的落脚点终归要回到马术,他对自己长处的总结是:一是对马的全面了解,他当过饲养员,会钉蹄和简单的兽医学,平时总是亲自细心打理马匹,所以对马了解得更全面;二是凭着悟性和实践,把各派骑法针对不同马匹的特点,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我们聊了很久,抽完了烟盒里的最后一支烟,烟雾和明灭的火光中,眼前这个蒙古汉子的形象似乎越来越清晰,却又越来越模糊。沃帕话不多,不喜欢扎堆热闹,看到他的时候多半是在骑马或者打理马,在这里,你看到的不是一个获得过两次全运会冠军的大骑手,而是那个从蒙古包走出来,勤勉踏实的草原孩子。

他沉默的热情倾注在马术身上,也因为沉默,他总是更多的思索,更多的追问,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的沃帕再一次问自己:“我是谁,我要什么?”他又在找寻一个新的梦,他的答案让我吃惊,他说:“体验过起起伏伏的这一切,我在想如果当初没有离开牧区,没有离开蒙古包,现在会不会拥有另一种幸福?”我知道,他是想家了。不论我们走得多远,魂牵梦萦的总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这个在草原和蒙古包里长大的汉子,内心永远激荡着对自然的渴望和回归。我再一次想到了《狼图腾》里的狼,不论敖包里的生活多么舒适安逸,野性的呼唤,义无反顾的回归,才是一条狼真正的归宿。而我感触的,不仅是他对梦想的那份执着,和那种为了心中目标不计得失的冲劲,更是他在名利面前的淡然,和对自我的不断反思和认知。这种内在的安静专注,也许才是他走上冠军领奖台的真正原因。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